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创办于2002年,从开办之时就聘请多名业界、学界专家担任教学顾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学科专业实力明显增强,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在国家级及省市级朗诵大赛及主持人大赛中屡获殊荣,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传媒人才以及艺术语言传播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与国际化视野,适应全媒体行业发展需要,以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艺术传播为核心,培养兼具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艺术表现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声形俱佳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将系统掌握播音主持理论、语言表达技巧、节目制作流程及新媒体传播技术,成为"精表达、会编导、懂传播、能运营"的全媒体主播人才,实现从单一播报能力向复合型传播能力的专业跃升。
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稳定,配比合理。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大多数获得博士学位。教师毕业于国内名校,有媒体一线实践经历,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同时邀请学界业界名师名家作为客座教授,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专业视野。
办学特色
本专业秉承“厚基础、重实践、底蕴深、视野宽”的教学理念,依托师范类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对通识课程的学习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本专业又身处于影视传媒学院,与表演、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新闻传播等学科专业联合打造,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体系博采众长,又保持特色,使学生播音主持语言功力及艺术表现力协同发展、融合提升。近年来,毕业生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
以声音为翼,载荣誉而归。在灯光下,在话筒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活跃在各类竞赛的舞台上,为学校屡获殊荣。2019年,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全国主持人大赛中,2016级的李爽同学展现了自己的实力,成功晋级决赛,并在后续的文艺类比赛中跻身前列,获得了文艺类赛道十五强的好成绩,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其独特的个人风采。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的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A类赛事中,播音与主持专业学子在“诵读中国”比赛中表现优异,其中《吹号者》《大西北的一角土地》分获第五届、第六届大学生组全国一等奖,另有多部精心雕琢的朗诵作品多次获得该项赛事国家二等奖、上海市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让中华经典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在 “齐越节”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的舞台上,播音主持学子们同样表现突出,将二等奖、三等奖、京外组一等奖收入囊中。在“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上海赛区,荣获特别奖、金奖、银奖。与此同时,在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全球总决赛的舞台上,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们更是连续三届摘得桂冠,凭借出色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语言功底,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了独一无二的师大风采。在上海大学生电视主持新人赛中,他们更是凭借饱满的青春活力与深厚的专业能力,获得金奖、银奖及铜奖;未来金话筒大学生主持人大赛中,他们又以出色的表现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在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人大赛上,经过学生们的不懈努力,荣获了银奖。此外,在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大学生主持人大赛、中国国际动漫声优大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持人大赛、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主持人大赛、全国高校体育解说员主持人大赛等众多专业赛事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们也都凭借自己的实力,取得了各项优异成绩。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播音主持专业学子们个人能力和学习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成果的有力见证与回馈。
合作交流
本专业不断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等都有3+1本硕研究生项目合作,为播音主持学子海外留学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创造良好条件。
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有:AIGC与文化艺术创意、艺术原理与艺术心理、影视艺术概论、新媒体主持艺术概论、新媒体与传播、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语音与发声、语言表达技巧、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训、口才言语组织、演播空间处理、艺术语言表达与表现、全媒体新闻播报、全媒体节目主持与创作、新闻采写、嗓音训练、表演、形体、化妆等。
就业情况
本专业就业率达100%,毕业生大多在中央及各省市电视台、电台、新媒体平台任播音员、主持人、主播,或在各级各类学校任艺术语言教师,群艺馆主持人,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或任职于企事业单位宣传、工会、人力资源等部门和岗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