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闵融记者徐悦回母校上师大影传学院分享:一名记者的“隐藏款”

时间:2025-11-14浏览:16设置

如果你们正在为某些暂时没有结果的事情感到焦虑,请停止焦虑,但不要停止手上的事和学习——当你努力走向未来的时候,未来一定会证实你的努力。”11月12日,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上海师范大学2014届硕士毕业生徐悦回到影视传媒学院,与学弟学妹们进行了一场题为“一个记者的‘隐藏款’”的生动分享,用自己十一年的从业经历,诠释了新闻工作的变与不变,并为在校学子送上温暖的鼓


从“袁记肉夹馍”到“网红校园”:母校是梦想启航的地方

分享会伊始,徐悦以学姐的身份,带着现场同学重温了在桂林路100号的校园记忆。从校门口排长队的“袁记肉夹馍”、在《何以笙箫默》中出镜的盐酥鸡店,到导师顾伟丽老师作品中熟悉的取景地,她风趣的讲述瞬间拉近了距离。她分享了自己因《亲情树》与顾伟丽老师结缘,并最终成为其学生的经历,感慨道:“我们要相信,只要努力,梦想总会实现的。”她坦言,母校教给她的是“跟着时代小跑的本事,是拥抱变化的勇气,更是穿越未来的底气”。


“隐藏路线”与“温暖牵挂”:好记者需要脚力与眼力

何为记者的“隐藏款”?徐悦借用盲盒的概念,将其解释为那些需要深入挖掘、格外珍贵的新闻故事和职业素养。她以自己采编并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报道《温暖的牵挂》为例,生动阐释了“脚力”的重要性。在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时,凭借对现场环境的熟悉,她成功找到一条“隐藏路线”,第一时间捕捉到了关键采访对象,并与对方建立了长期联系。


徐悦进一步结合中国记协“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详细分享了她的职业心得。她认为,“脚力”既是深入基层调研,也是支撑记者“上山下乡”的过硬身体素质;“眼力”则是洞察时代趋势,敏锐捕捉新闻热点背后深层意义的能力,她展示的获奖作品《零工市场》正是其敏锐“眼力”的体现。

图片

变与不变:在媒体融合中坚守新闻初心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徐悦坦言,新闻记者的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采访工具从录音笔、摄像机扩展到手机、无人机;传播渠道从传统媒体延伸到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内容形式与叙事方式也愈发多元和灵活。


然而,她强调,无论技术如何迭代,新闻行业对真实、重要、公正等核心价值的追求永不改变。记者所需的专业素养——深入的采访能力、优秀的写作能力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依然是立身之本。“做新闻不仅有意义,在闵行区融媒体中心做新闻特别有意思,”徐悦通过展示同事富有创意的脱口秀式报道,向同学们展现了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的无限可能与活力。


在结束语中,徐悦鼓励学弟学妹们,无论未来身处何种领域,都要敬畏并善用传播的力量。她动情地说:“母校永远是你们可以依靠的坚强后盾……是我们在漫长人生长河中短暂停留的驿站,却能长久滋养我们的生命和梦想——母校会爱我们,并且一直爱我们。”

最后,她祝愿所有同学都能找到能带来意义感和价值感的事业,并与大家相约“一起小跑进入下一个十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