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中国社科院韩博研究员为我院做《智能驱动下新闻传播学认识重塑与理论创新》学术讲座

时间:2025-11-13浏览:10设置

20251111日晚上,应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辑室副主任、传媒调查中心韩博研究员于徐汇东部文馨楼203会议室进行了《智能驱动下新闻传播学认识重塑与理论创新》学术讲座,从多样的全新视角分析了智能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的变革与重塑。讲座由影传学院陶赋雯副教授主持,影传学院教师周韧、董军、易旭明、聂艳梅、石力月、陆臻以及新传相关学科的研究生约40余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韩老师首先从三个关键时代节点回顾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随后提出了在智能时代下人类与人工智能训练方法的转变,即机器学习需要的是维特根斯坦,而不是柏拉图。在人的主体性危机层面上,关于人工智能时代下知识是在迈进还是在远去这一思考,韩老师从人的追溯主动性降低,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降低了社会容忍度这两个角度,提出了人工智能使知识离我们而去的观点。此外,韩老师也提出了在未来,淘汰人类是靠人从事的知识类型而非知识鸿沟这一创新观点。

随后讲座从传统传播观念的挑战、新型人机关系、智能体作用以及对传媒经济研究要求这几个方面讲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介认识论变革,从脑机接口的实际案例中提供了多元的创新思考角度。在传媒产业变革层面,韩教授从AIGC的颠覆式生产模式以及智慧分发下“智能管家”的出现,讲解了传媒产业的产发新转型。从宏观角度来看,由广告依赖到平台逻辑的转变也促使了传媒产业商业模式的调整,而“人机协同”新岗位的出现也推动着组织结构重构。

在传媒智能风险治理上,韩老师提出了以下所面临问题:就业结构调整下程序化岗位面临淘汰的风险、效率优先倾向和伦理审查标准造成的算法治理困局,以及智能内容版权和深度伪造等风险问题。

韩老师还从“十五五”规划与未来五年国家发展方向上,用政策给出的发展要求和大方向,强调了新闻与传播需要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通过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发现并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中的障碍,围绕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陶赋雯老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陶老师首先对韩老师敏锐的学术思想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韩博老师为在座师生带来了全新的视角看待人工智能下新闻传播学的未来发展,这种新闻人的敏锐度和社科思考力十分值得学习。周韧老师就智能技术中的“低空经济”,石力月老师就人工智能下人类如何去学习原始性知识与韩老师进行了深刻对话,易旭明老师也对韩老师的传媒产业变革发表了感想总结。此外,在座的同学也与韩博老师积极地进行了交流互动,整个讲座在师生间的积极探讨和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本场讲座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下新闻传播学的变革,韩博研究员提出了多样的创新性视角和学术洞见,为在座师生提供了更多元的学术研究探索方向。(撰稿:李子璇,摄影:张恺雯)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