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学部活动

紧跟行业 突出特色 ——卢炜教授应邀来上海师大介绍艺术人才特色培养方法

时间:2025-10-31浏览:154设置


20251029日下午,“新时代艺术大讲堂”第十四讲在上海师范大学东部第四教学楼201举行。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纪录片学院)院长卢炜教授应邀作题为“艺术人才特色培养探索与研究”的学术演讲。讲座围绕全媒体语境下的学科建设、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路径展开,现场学术气氛热烈。

卢炜教授从“全媒体时代视听产业”、“地域行业产业特色”、“艺术综合创新能力”和“人工智能专业发展”等问题切入,回顾了浙江传媒学院的相关专业的演进与重构过程。他指出,在内容生产、传播场景和受众结构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学科必须以“产业技术教学”同频共振为导向,强化创新能力与实操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取向。网络大视听推动了影视行业的数字化快速发展,并倒逼高校课程体系向项目化、场景化和协同化转型。

他围绕“如何培养能打硬仗的复合型艺术人才”,系统介绍了浙传在音视频创作全流程上的培养链条:录音艺术强调声音设计与混录能力,影视摄影与制作突出视觉语言与后期合成,广播电视编导聚焦叙事建构与策划执行;纪录片以“技术与叙事并重”为原则,鼓励与历史、社会学等跨学科融合。与此同时,“导播班--大型导播车--赛事、晚会、大会实战”的项目制教学,贯通课堂、台前与后台,形成从课堂到现场的快速迁移能力。

在课程改革方面,卢炜教授介绍了媒体融合语境下的行业需求对接课程的经验:把全校师生组织成一个“剧组”,以春、夏、秋学期滚动的项目制训练,锻造团队协作能力与岗位互补;以地域文化为内容池,打造电影、电视、电竞“三电”与直播、微短剧的综合实践;以严格选拔和“在校即校招”的标准,形成“入学即入行、在学即在岗”的培养生态。对于当前短视频与综艺生态,他强调要用纪录片的价值取向校准创作方向,引导学生以真、善、美为创作原则。

为保障教学质量,他领导的学院依托国家级“电视导播与示范实验室”和200余个校内外实践基地,配备眼动仪、皮肤电、脑电等科研设备,将观众注意力与情感反应等数据用于创作验证,推动“科学数据艺术表达”的互证。通过“产学研基地--大型项目--柔性班级”的组合式培养,构建从课堂作业到社会项目的作品梯队。

面向技术前沿,卢教授展示了从虚拟制片到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实践:以VR搭建沉浸式表演与场景创作环境;以AI辅助剧本生成、镜头设计与剪辑提效;用数据分析评估作品质量与受众反馈,形成“创作--验证--迭代”的闭环。卢炜教授提醒听众,未来高校格局与教师生态或将迎来重构,高校唯有在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上双轮驱动,才能保持办学韧性与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卢教授针对该领域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例如“项目制教学如何与学术研究并行”和“纪录片价值观如何进入短视频生产”等环节。

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齐青教授主持,他作了这样的总结:本次讲座以案例串联“课程项目平台实验室”,非常精彩,极富启发性,为我校推进跨院系协作与产教融合提供了可落地的路径参考。

本次讲座在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撰文:张雅乐,摄影:李祯)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