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我院于2025年9月13日为25级新生隆重举办了“烽火家书,见字如面”的抗战家书共读活动。通过共读书信、沉浸体验、互动分享等环节,引导同学们在历史的回望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情感的共鸣中坚定理想信念。
活动开始前,主持人率先点出当下年轻人的“通病”——“手机不离手”“信息焦虑成常态”……你是否也习惯了屏幕上的冰冷文字,却很久没有感受过笔尖划过信纸的温度?
而当灯光暗下,一段震撼的混剪短片拉开帷幕——历史影像与影视片段交织,瞬间把所有人带回到烽火连天的年代。同学们凝神屏息,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抗战先烈以血泪书写的不屈与坚守。
那是一封家书的力量,更是一个时代的回响。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亲手写下的字句,依然承载着无可替代的温度和深情。
(一)聆听·穿越
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金牌讲解员张煜萌老师现场讲演新四军臂章。他用专业的讲解功底、极具感染力的声线,以新四军肩章为线索,将我们带回了20世纪30年代,驻守红军长征后方的新四军战士的身边。从战争时期的“皖南事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再到建设时期的“脱贫攻坚”。一个个悲壮的故事诉说着在新中国成立之路上走过的艰难困苦。一字一句,如泣如诉,让在场学生无不动容。张老师通过新四军臂章、姚子青抗战家书等三个不同的历史故事,展现了昔日英雄们的多重情感,也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国家危难之时个人选择与民族命运的血肉联系。
(二)诵读·共鸣
随后,来自“影传之声”宣讲团的邳问雪同学登台,声情并茂的讲述抗日英雄赵一曼女士的经历,从赵一曼女士坚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身负重伤壮烈牺牲。一封家书,历经20年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被送到其女儿宁儿的手中。她用铿锵有力又深情婉转的声音,将这封家书中蕴含的思念、寄托、希冀,穿越过时代洪流,历经数十年,传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传达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纸短情长,字字千钧,朗诵者与听众在那一刻共同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三)互动·交融
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踊跃上台,从“家书盲盒”中抽取信封,现场朗读并分享感悟。一名同学在朗诵完提供的故事后,主动分享了自己爷爷曾经参军故事,话语间流露出敬佩和对革命战士的深沉情感。同学们真挚的分享引发阵阵掌声,也触发更多人对家国情怀、青春使命的思考。
(四)书写·传承
灯光渐暗,音乐轻柔,每位同学在信纸上写下对家人的思念、对成长的感悟、对未来的承诺。现场设置的邮筒将成为温情的传递者,将这份突如其来的惊喜与感动寄送至千里之外的家人手中。在大家提笔一笔一划亲手写下心中所想的同时,更有无数同学潸然落泪,令人动容的一幕亦诠释了真情的份量。笔墨之间,不仅是亲情的流淌,更是一种精神的接续与文化的传承。
本次活动是军训期间一堂特殊的“思政课”,也是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与文化洗礼。它让同学们在体能训练之余,获得精神的淬炼与心灵的净化,进一步理解了“强国一代”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烽火已远,精神长存;笔墨无声,信念有痕。愿每一位学子都能从家书中读懂中国,从历史中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