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短视频与AIGC:全球文化对话中的创新与挑战”--第二届短视频创作国际学术论坛圆满举办

时间:2025-05-26浏览:10设置

 

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携手上海师范大学短视频研究与制作中心,于525日在徐汇校区文馨楼成功举办第二届短视频创作国际学术论坛。本届论坛以“短视频与AIGC:全球文化对话中的创新与挑战”为主题,汇集海内外知名学者与业界先锋,围绕短视频内容生产、传播路径及跨文化实践展开深度研讨。

论坛共收录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纽约电影学院、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新疆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国内外高校的34篇学术论文。除了主论坛外,另设4个专题分论坛,分别由余韬与陈吉、赵斌与刘剑、钟芝红与张隽隽、潘天与徐亚萍四组教师担任主持并参与学术点评。

开幕式上,院长孙宝国指出,AIGC与短视频的融合正重塑戏剧影视业态,既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影像创作边界的拓展注入新动能,也可能引发模式化创作、版权归属不明及道德伦理失范等问题。他强调,在研发适配性技术工具的同时,还应着力守护艺术创作的本真性与人文价值,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学术智慧。

主题演讲环节呈现多元学术视角。北京电影学院王志敏教授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短视频置于媒介技术发展史脉络下,解析其对电影视听语法体系的重构路径;北京大学李道新教授从知识生产与跨界传播维度出发,强调工具性短视频的实用价值,主张通过融合跨学科融合与数字人文方法构建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张燕教授基于实证研究,揭示微短剧产业已实现从“流量驱动”向“价值引领”2.0时代的系统性转型;美国匹兹堡大学钱坤教授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剖析AI短视频技术赋权下礼物经济与资本逻辑的冲突、隐私侵蚀及算法权责模糊等伦理困境;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韦兹·诺兰博士与莉迪亚·帕帕迪米特里欧准教授,分别从教育转型视角与青年创作实践切入,探讨数智技术对艺术体系的创新性重塑。

分论坛研讨聚焦技术伦理、文化重构与跨文化传播等热点议题,既涵盖国内前沿成果,亦关注国际学界最新动态。例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马瑞青教授从时空维度探寻AI与短剧出海浪潮中影视产业的困境及破局之策,纽约电影学院马特教授以技术视角探讨好莱坞动画特效与AI驱动的行业转型与创意变革,奥地利维也纳汉学系伊莎贝尔教授从跨文化视角阐释人工智能时代电影创意生产的叙事重构与机制转型,马来西亚大学安焕然教授基于教学实践探讨中文教育与AI融合的教学挑战及学科创新路径。学者们通过理论阐释、案例分析与学术辩论,展现出开阔的学术视野与敏锐的问题意识。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彰显了学院深耕学术前沿、推动文化互鉴的实践成效。通过搭建多元对话平台,汇聚全球智慧以破解技术革新下的文化传播难题。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发挥跨学科优势,拓展国际学术协作网络,以前瞻性研究助力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创新发展,为构建更具包容性与创造力的戏剧影视学术生态注入理论活力与实践动力。


撰稿:王宁远

摄影:赵何沐晨、罗情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