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部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学部活动

赵宜教授近日受艺术学部与影传学院邀请作学术演讲

时间:2025-05-21浏览:10设置


2025520日下午,由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部、上海师范大学影传学院主办的“新时代艺术大讲堂”第七讲在影视传媒学院408会议室举行。上海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管理处副处长、博士生导师赵宜教授应邀以《媒介即生命?电影的演化观思考》为题作学术演讲。演讲会由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齐青教授主持。

赵宜教授首先讲到了他对“媒介即生命”这一问题思考的缘起,即受斯坦尼斯瓦夫·莱姆在《技术大全》中对宇宙与技术关系阐述的启发。他借助概率学与热力学,从新的角度去理解今天包括电影在内的媒介与技术。赵宜教授认为,我们或许能以一种宇宙的视角,从生命演化与技术同构的角度去推演电影作为一种媒介的演化进程,并进一步思考“未来影像”的发展前景。

在探讨技术与人类的关系问题时,赵宜教授结合薛定谔与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理论,引入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原则,指出生命的演化过程本质上是对宇宙熵增趋势的局部抵抗,而技术则是人类为延续这种抵抗所创造出的“体外器官”,是人类自我延续与组织秩序的重要手段。因此,人与技术之间不是工具与使用者的外在关系,而是共生共演关系。

在这一视角下,生命与技术的演化展现出结构上的同构性:它们都依赖涌现、自组织与概率性突现的机制在熵增宇宙中建立秩序。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形式,也作为一种技术构造,正是这一演化路径中的代表性产物。

赵宜教授的结论是:真正可持续的媒介/技术系统,并不建立在更换与替代的功能主义逻辑之上,而是建立在自组织反馈和适配的逻辑之中,人们需要以一种演化的视角去讨论其未来。

在交流环节,师生们就弗鲁塞尔提出的“编程自由”问题、技术与人类进化以及电影的银幕本性等问题请教了赵宜教授。

 “新时代艺术大讲堂”得到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撰稿:王雪鹏摄影:金迪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