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上午,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晓红教授,应邀来我校作题为《1950-1970年代的上海电影工业》的学术演讲。
李晓红教授分别从传统接续、体制保障、技术突破三个角度,详细阐述了1950-1970年代间上海电影工业的发展。她说,护厂运动和国营电影厂的接收使得上海的电影产业得以在政权更替下继续发展。上海电影技术厂、机械厂、胶片厂等企业的成立,在技术研发、器械生产、发行放映等方面极大地帮助了新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国家的大力支持也从宏观层面保障了新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构建。上海电影人在技术被外国垄断的背景下,依赖上海领先于全国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对录音、色彩、摄影等方面进行了自主研究,取得了极大突破,使得中国电影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李晓红教授对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大会战”作了详细的解读。她说,上海电影人以“不服输”的精神、高深的专业造诣和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为新中国电影在技术、生产、放映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50-1970年代是上海电影工业发展的重要攻坚阶段,不仅有效整合了电影基础工业,也传承发扬了上海电影重视工业技术本土化发展的革新传统和精神内核。在如今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更应有理由建立起自主化的电影工业体系,以加快电影强国的建设。
最后,李晓红教授为师生放映了由厦门大学与台南艺术大学合作进行胶片修复工作的短片,内容包括当代两岸修复工作的进程以及经修复的故事片和新闻片片段,让与会者领略了一个独特时代的风貌。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就电影的艺术性与物质性之间的关联、是否建立影像修复资料数据库等问题踊跃提问,李晓红教授一一作了回应。
本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1950-1970年代上海电影工业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也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与会者纷纷表示,希望以后再能聆听到李教授的高见。
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部、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予以支持。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齐青教授主持了讲座。(撰稿:王思雨摄影:李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