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中国台湾崑山科技大学校务董事兼创意媒体学院讲座教授李天铎在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以《影音媒体、美学感知纳入科技平台生产的审思》为题,面向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报告由影视传媒学院郑炀副教授主持。
李天铎教授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影视传播博士,专攻电影电视美学与批评,是台湾媒体科技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创设人,视觉传播艺术学会理事长。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成功大学。自1995年起主持“华语影视媒介发展与跨国传播”研究以来,致力于华语电影的美学研究,此外还举办“全球华人电影创作人论坛”,积极促进两岸间影视文化交流,同时为华语电影走向海外,促进全球影视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有效方案。鉴于近年互联网科技浪潮迭起,媒介技术更新换代的大趋势,李天铎教授在讲座中依循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逻辑,引入奇点经济学、文化社会学、完形心理学的相关观点,对当前以沉浸式审美和心灵体验为核心的艺术形式在以规模、速度和流量为主的网络环境中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进行了深刻的审思。
李天铎教授指出,过去十多年平台网络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和科技潮流改变的核心驱动力。它通过技术将人、组织和资源,连接成庞大价值互动生态网络,促成双边交易或信息交流,为参与者创造价值,并以此形成了具有无限制连接、时空跨越、连接速度与流量超越、需求规模导向等特征的经济模式。
但是,影视娱乐产业在这一新环境、新业态下面临了诸多严峻挑战,李天铎从产业结构变化、科技带来的冲击和产业面临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虽然文化艺术、影视娱乐、创意产业经历的巨大变革让网络的“去中间化”改变了产业结构和价值链,但其核心体系未变,少数大企业在影视娱乐市场仍然保持垄断地位。而数字科技带来的多方面变化,包括数字营销渠道拓宽、全球盗版网络出现、低成本制作技术兴起等等,导致内容创作在部分网络企业中沦为辅助系统,使艺术创作与作者表达沦为泛娱乐产业的“快艺术”生产,与既往将媒体商品化并注重内容创造的产业偏向大相径庭。
李天铎以国内某知名大型影视企业的商业规划为例,解释了影视产业创收的不稳定性之成因,也阐明了在“快消费”的社会心理与经营模式影响下,影视产品本身的低回报率与市场不确定性让影视垄断企业逐渐背离内容创作的推力之所在。此外,李天铎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电影、音乐、出版等产业的结构和运营模式,指出两岸华语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传播困境在于渠道终端未能形成联动、系统并相互配合的整体营销网络。他认为,亚马逊、网飞,苹果、YouTube等新型态的影视娱乐产品经营商通过无限的货架空间来配销新内容,以新的规模经济在市场上取得了全球主导地位,这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又一形态。
李天铎认为,艺术、经济和创作环境的关系无时不刻在发生复杂的相互纠缠与变化。以此,艺术这一概念并非一成不变。从更加开放的视角来看,即便是在以需求模式为导向的经济模式下,沉淀了作者的创作心力而投入生产的文化商品,不仅是企业的智慧财产,也将是社会整体的文化资产,其中一部分或有可能经得起时间沉淀,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在问答环节中,李天铎就同学们提出的中国电影“走出去”、电影与短视频的“媒介之变”、电影艺术是否是“电子游戏艺术”可资参照的对象等问题进行了热切的讨论。
本次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科、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组织举办。四十余位本院及兄弟院校师生参与了本场讲座。
本次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科、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组织举办。四十余位本院及兄弟院校师生参与了本场讲座。(供稿:秦煜晴、审核:郑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