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下午13:30,我院的二级教授朱恒夫老师为全体13级学生带来了“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讲座。讲座在我校奉贤校区图书馆二楼会议厅举行。朱恒夫教授出生于江苏滨海。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与艺术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获得人事部颁发的博士后证书。我院团委书记姚萍老师、关工委张慧芳老师以及我院2013级全体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精彩的讲座吸引不少兄弟学院的学生前来聆听。
讲座中,朱恒夫教授结合自身感受、深入浅出的为老师同学们讲述了他对中国戏曲的理解,对中国多个地方戏曲,包括上海存在的五大剧种——京剧、沪剧、昆剧、越剧、淮剧逐一进行了分析,并向大家介绍了这些地方剧种的起源与特点。在谈到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时,朱恒夫教授很精辟的将其总结为三个大的方面。首先讲到中国戏曲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高度融合,在这一部分,朱恒夫教授将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进行对比,通过对西方戏剧偏重于单一表现手法的特点进行分析,凸显了中国戏曲的高度综合性。其次是中国戏曲具有突出的写意性,朱恒夫教授以中国水墨画为例,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了写意性的重要。最后讲到中国戏曲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朱恒夫教授举了多个地方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戏曲与唱腔,特别是讲到苏北戏曲的地域色彩时,朱恒夫教授兴致盎然的亲自为大家唱了一段苏北地方戏,引来了全场师生的喝彩与掌声。
朱恒夫教授两个小时精彩生动的讲座,让大家陶醉其中。朱教授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代戏曲的大门,在座的老师同学们都听得如痴如醉,一次又一次的被中国戏曲的魅力所打动。
讲座后,朱教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互动,语重心长的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将中国传统戏曲传承下来。同学们都表示,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富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符号,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加深对戏剧文化的了解,并尽自己所能去保护它,发扬它,让戏剧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明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