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邹亚妮受邀参加腾讯公益年会,就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半年支教公益理念及今年设立的“星火沪筑·赴励甘肃”爱心助学金项目同与会成员做了分享和交流。
今年七月,是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成立的第七个年头,志愿的精神也第一次延伸到甘肃酒泉玉门的戈壁滩上。
“来这儿之前从没有想过,自己的青春会和这片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邹亚妮系我院09级广编专业学生,也是我校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队长。
筑梦·汇聚社会微小力量
玉门干燥缺水,常伴有6级以上大风沙尘,冬季的平均气温在零下20度左右。支教团成员们除了适应当地环境,每人每周承担20节课时外,还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辗转数十里到各个乡小进行家访,动用社会资源为孩子们募集物资。
“家访让我们触碰到了生活的另一面。每一次我们都是做好准备,带着面巾纸去的。那种环境和生活,在我们这个年龄,没有亲眼看到是不能想像的!”
今年12月,为了对玉门的贫困学子提供更多的帮助,在共青团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支教团成员反复对学校学生进行了解和筛选,从中挑选一批积极向上、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贫困学子,发起“星火沪筑·赴励甘肃”爱心助学项目,旨在搭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扶助贫困学子成长成才的有效平台。
通过新媒体运用,资源整合,助学金项目一上线就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递梦·实实在在的幸福
不到两周的时间,邹亚妮所在的玉门镇第一小学就收到来自腾讯公益基金会,“阳光种子”基金会以及上海多家小学等大大小小的爱心包裹共计20多个。
“邹老师,看,我的手也穿上毛袜子呐!”一个小姑娘摆弄着老师为她戴好的手套,天真的说。
“我觉得社会并不缺乏爱,只是缺乏把爱心汇集起来的倡导者,缺乏一个让爱心流淌的渠道。”邹亚妮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只是爱心的传递者,这些物资在孩子们看来是很宝贝的,非常感谢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是他们为孩子创造了触碰梦想的机会!”
物资的接受和发放明细每个月会定期在微博(@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公布,并及时向捐赠人作出反馈。
截止到2013年12月底,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已为甘肃学童发放爱心物资1459件,折合人民币140534元,受到酒泉团市委、玉门市委、玉门市教委的一致认可。
育梦·青春导航,陪孩子们共成长
邹亚妮曾被学院公派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专业交流访学,期间拍摄了关于中国移民生活的纪录片《异乡》,并作为中国“国家大使”赢得国际交流展冠军。正是这份难得的经历让她萌生了支教的想法,用手中的摄像机来记录美丽中国,传播梦想。
“扶贫更要扶志,虽然做不了伟大的事,但我们能用伟大的爱做力所能及的事!”邹亚妮表示爱心是支教的传承,更应该给孩子们树立的是感恩之心和独立行走的能力。
半年来,在研究生支教团开展的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她带孩子一起领略上海的风采,为他们讲世博会,说世游赛;一起观看她制作的纪录片,与在校的大哥哥大姐姐视频连线,共话梦想;给孩子们搭建各种舞台展示自我,在孩子心中埋下一粒小小的种子。
同时,发动在校大学生,参与公益项目。与上海师范大学公益社团,各学院团支部一起,为孩子们的青春导航,为孩子们的梦想保驾护航,陪孩子们共同成长!
支教生活已过半,新的一年,必将承载更多梦想更多感触。
在腾讯公益基金会年会上,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公益、腾讯新闻为邹亚妮颁发了“腾爱志愿者”荣誉证书,感谢半年来她和她的团队为甘肃的孩子们做出得实实在在的努力,看得见的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