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恒夫,江苏滨海人。二级教授。在南京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后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曾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等学校访问与教学。先后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艺术论丛》主编、中国傩戏研究会顾问、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戏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马工程”《中国戏曲史》首席专家与国家哲社重大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 长期致力于戏曲学、民俗学、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获得过国家民间文艺著作奖“山花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出版有《中国文化史》、《目连戏研究》、《宋明理学与古代小说》、《中国文学史疑案录》、《中国京昆》、《论戏曲的历史与艺术》、《滩簧考论》、《中国戏曲美学》、《江淮神书》、《昆曲美学》、《城市化进程中戏曲传承与发展研究》、《后六十种曲》、《历史与现实中的中国戏剧》、《中国傩戏剧本集成》等十多部,发表长篇论文一百八十多篇。 |
 |
赵炳翔, 男,1963年6月生于上海。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兼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负责人;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副教授。 1、论文:《论戏曲音乐的传承和创新》(CSSCI),《产业视域下的微电影类型研究》(CSSCI),《透视中国百姓的戏剧审美趣味》(CSSCI),《民国年间京剧唱片概况》(CSSCI),《舞台时空观念在影视语言中的呈现及拓展》(CSSCI),《上海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CSSCI),《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现状与入学考试的模式初探》,《戏剧教育进中小学的实践》,《以开放的视野培养艺术人才》,《浅论大学生的艺术素质》,《管理与人---新时期高校和谐管理的思考》。 2、著作:《中国十大戏曲剧种唱腔精粹》主编,《中国戏剧史》主编,《影视艺术新概论》主编之一,《影视赏析》主编之一,《播音主持语言表达艺术》主编之一,《跨世纪大学生素质论》主编之一,《知我中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读本》主编之一,《艺术教育—-通向人生美好彼岸的一座桥梁》副主编。 3、课题: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广播影视新传媒”项目负责人。正在参与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有:《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子课题---数据库及全文检索系统建设;正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民国年间的京剧唱片研究》。 4、获奖及荣誉: 1999年上海师大优秀青年教师;2007年荣获上海市育才奖。2011年上海师大第二届“师德楷模”;2015年上海师大先进工作者。 |
|
陈劲松,1972年8月,男,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特长:戏剧戏曲学、戏曲动漫、古代戏剧与民俗。担任课程有《中国戏剧》、《东亚戏剧比较研究》等。学术荣誉为:2013年获得华东地区博士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同年获得上海师大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称号。学术兼职有:东方讲坛讲师、中国傩戏学学会会员等。 陈劲松副教授在各类刊物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品有:《历炼精魂——试论动画影片〈起风了〉的祭祀剧特质及其对宫崎骏作品主题的承续》、《葫芦里走出了杨贵妃——韩国唱剧〈兴夫歌〉里的杨贵妃和葫芦文化》、《再生信仰与西王母神话——杜丽娘、柳梦梅爱情的神话原型及〈牡丹亭〉主题再探》;撰写教材数种,代表作品为:《四大名剧》、《中国戏剧》;学术专著《“闹热”及其背后的“冷清”——<长生殿>研究》,于2014年3月由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受到学术界专家广泛赞誉。 |
 |
邱乙哲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上海朗诵协会副会长。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戏剧戏曲学硕士。曾获校“优秀青年教师”、校第二届“师德楷模”称号、2009年荣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高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多次主持市级、校级教学科研项目。2013年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论文奖项。导演“和之道”、“诵之魂”、“诗之意”系列朗诵会。导演毕业演出“05-领悟”、“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么?”等。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市级朗诵大赛,荣获最佳指导教师称号。 |
|
孙美娜 性别:女 出生:1963年5月3日 现任职务:国家一级演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历学位: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声乐本科专业, 获文学学士学位 从事学科:声乐表演(流行演唱) 主要比赛获奖: 1994年:原唱《秋天的女人》,荣获首届《群星耀东方》全国十大金曲奖 1999年:原唱《我们的中国》荣获上海亚洲国际音乐节十大金曲奖和群众最喜爱的歌曲奖,并荣获了中央电视台全国音乐电视大赛铜奖 2002年:以自己谱曲并演唱的歌曲《今生有约》,代表中国参加第八届埃及开罗国际歌唱节大赛,荣获组委会设置的唯一的“特别演唱大奖”; 2003年:以原唱歌曲《真情永久》参加中国轻音乐学会首届“学会奖”大赛,荣获 “全国最佳民通新人女歌手”奖。 学生获奖:2007年10月:学生刘晓又荣获第二届“长三角”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长三角地区通俗组金奖。 2012年.6月:指导上师大音院学生王呈章参加长三角第七届青年歌手歌唱大赛,荣获了通俗组银奖。 2013年4月:学生王帝,作为唯一代表上海参加了全国第十五届央视青歌赛(流行组)总决赛,同年8月作为唯一上海选手赴深圳参加国家级的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超级联赛 主要出版音像作品: 2002年:上海音像出版社出版CD专辑《问你一声好》 2004年:上海录像公司出版发行DVD专辑《真情永久》 个人独唱音乐会: 2005年:在新上海音乐厅举办 “美在曲中行” 首次跨界独唱音乐会 主要创作及发表的作品: 2000年:作曲并演唱《问你一声好》被上海市委宣传部 选入“阳光大地”优秀歌曲选编集并由东方卫视拍成MV播出 2003年:作曲并演唱的《今生有约》在申博期间由央视拍成MV在央视播出 2004年:作曲并演唱的《超越》参加央视《同一首歌》 “走进F1,走进嘉定”大型演唱会并在央视播出 2006年:作曲并演唱《蓝色向往》参加上海桃花节开幕式并在东方卫视播出 主要艺术成果: 1990-1994年期间:为《封神榜》、《天梦》、《台湾黑猫旅社》等二十多部影视剧配唱主题歌或插曲。 1995年:代表中国参加第八届亚洲音乐会,和日本著名歌唱家谷村新司、香港草蜢及菲律宾歌唱家雷金等一起在越南同台演出。 1997年:原唱的《千百个梦》被评为振兴中华、迎香港回归的佳作,并拍成MV在上海各电视台播出。 2001—2005年期间多次参加央视《心连心》艺术团、同一首歌《欢聚一堂》等综艺及大型文艺演出并在央视播出 2003年:代表中国和上海民族乐团一起参加乌兹别克斯坦国际艺术节演出 学术与科研: 2010年:担任制片策划及主持,教委和上师大主办的五集音乐教育艺术电视专题片《美在曲中行》,并在教育电视台播出 2011年12月:举办了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通俗歌曲工作坊及汇报演出,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好评。 论文:音乐教育的新路径---论《美在曲中行》的实践意义 2013年发表于《四川戏剧》 论文:提高流行音乐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2014年发表于《艺术教育》 论文:多元演唱方式在现代声乐作品中的运用与表现 2015年8月发表于《浙江艺术职业学报学院》 评委工作: 2013年3月:担任第十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海赛区总决赛流行演唱评委 2011年3月:担任上海市社会文艺工作者艺术专业中级专业技术水平认定表演类声乐专家组组员。 2016年4月 : 担任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评 委 研究经历:2014年在美国宾州东斯特劳斯堡大学戏剧中心访问学者为期半年,跟随玛格丽特老师学习音乐剧教学。 教学经历: 2007年——现今,在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担任声乐教师,主教《流行歌曲演唱》;自2007年起在学校公共副修课程中,教授《通俗歌曲演唱和欣赏》课程。 |
|
高祥荣,男,1967年生,籍贯山西。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兰州大学文学硕士、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曾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访学,曾在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甘肃电视台任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编辑、记者多年。现为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朗诵艺术水平考级考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会员。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作品奖、全国主持人优秀论文金笔奖。上海市教委精品课程《语言表达》项目负责人,主编专业教材《播音主持语言表达艺术》和《主持人语言实训教程》。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艺术,口语传播,戏剧影视文化,艺术教育。 |
|
张捷诚,性别:男,出生1963年12月25日,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文学(艺术)学士学位。专业特长:表演和台词。 广播剧 1.广播剧《玫瑰、蝴蝶、花样的年华》,荣获2003年中国广播文艺奖音乐节目三等奖。 2. 广播连续剧《追求方志敏》2004年荣获中国广播剧奖连续剧一等奖。 3.广播剧《鸟儿鸣叫的时节》2005年荣获中国广播奖儿童广播剧类一等奖。 4.广播剧《从春天到秋天的故事》,2006年在黑龙江省第十届“飞龙奖”广播剧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电影、电视剧 1.电 影《阿罗汉神兽》获广东省委宣传部颁发的优秀奖。剧中扮演方淼。 2.电视剧《郊外那边是俄罗斯》荣获第十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作品奖。剧中扮演罗主任。 3.电视剧《黑色的诱惑》荣获辽宁省优秀电视剧评选一等奖, 剧中扮演乐乐。 4、2011年9月《名校》剧中扮演左志海,此剧获长篇电视剧儿童剧飞天奖。 发表的论文等 1.《悲壮的童心美——评剧儿童剧大森林观后》,于04年5月发表在黑龙江《剧作家》刊物上。 2.《论高校中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艺术》在2005年全国高校论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并于07年3月被《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与研究》一书收藏。 3. 《演员对剧本的渴望与失望》,于05年11月发表在黑龙江《剧作家》刊物上。 4.《以声带请,以情传声,声情并茂》,于06年12月发表在黑龙江《剧作家》刊物上。 5.《论新兴技术对影视艺术语言的深刻影响》,于08年11月发表在黑龙江《剧作家》刊物上。 6、《论表演艺术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作用》于2010年6月发表在《电影评介》上。 7、《表演在播音主持中的实际运用》于2010年10月发表在《中国素质教育与研究》刊物上。 8、《曹树均教授的曹禺研究成就及其价值和意义》2015年12月发表在剧作家杂志刊物上。 9、话剧小品《这就对了》发表在剧作家杂志刊物上。 科研项目 1、上海师范大学台词课精品课程,2010年结项。总负责人。 2、上海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主干课程2012年结项。总负责人。 3、上海市第四期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于2012年结项。负责人。 4、2011年度市教委重点课程项目《播音主持表演实践课》2013年6月结项。总负责人 |
|
连颖简介: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基础理论教研室副教授 1986年6月 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1986.6——1998.8 兰州大学信息管理系讲师 1998.9——2008.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 2008.1至今,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讲师、副教授 2013.9至今,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美学专业在读博士(2016年5月已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现从事学科: 影视学 二级学科研究方向: 影视学理论 担(兼)任职务:学院工会主席 近5年获奖情况: 2011年1月 上海师范大学 2010年度 “精彩课堂” 优秀奖 2011年1月 上海师范大学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2010年度记大功 2012年1月 上海师范大学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2011年度先进工作者 2012年2月 上海市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2013年2月 上海师范大学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第二届教师说课竞赛 一等奖 2013年1月 上海师范大学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2012年度记功 2014年3月 上海师范大学“三八红旗手” 近5年主要担任的课程有: 2009-2010学年:《管理学》、 《知识产权》、《新闻采访与写作》等 2010-2011学年:《管理学》、全校副修《知识产权》、《中国现当代文学》、《广播电视经营管理》等 2010-2011学年:全校《知识产权》、《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新闻采访与写作》等 2011-2012学年:全校《知识产权》、《管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等 2012-2013学年:《知识产权》、《管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等 2013-2014学年:《管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 2015—2016 学年:《中外文学名著经典赏析——中国现当代部分》、《新闻采访与写作》、《管理学》、《知识产权》等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文章名、发表时间、期刊名、是否合作作者、是否核心) 1.《社会主义文艺是为人民的文艺》 2015.9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独立作者(cssci) 2.《作为一种风格的“真实”—以记录片为中心对艺术真实的反思》2012.1 社会科学辑刊 独立作者(cssci) 3.《试论声像档案价值鉴定》2012.1档案学通讯 独立作者(cssci) 4.《象征与写实-写实主义艺术的宗教根源》2014.4 文艺争鸣 第一作者(cssci) 5.《试论文学史的教育目的》2012.3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独立作者(cssci) 6.《历史纪录片创作需求视角下的声像档案管理问题探讨》2014.9档案学通讯独立作者(cssci) 7.《 文艺中作为符号的“红”》2011.12东方论叢 独立作者(cssci) 8.《侵犯著作权犯罪构成若干问题分析》2010.10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独立作者 9.《档案信息网站的安全问题及其防范》 新起点,新契机,新发展———第五届“3+1”档案论坛论文集,2013,390-396。2013.9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独立作者 10.《艺术教育——通向人生美好彼岸的一座桥梁》论文集,“作为一种风格的“真实”—以记录片为中心对艺术真实的反思” P291页 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独立作者 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 1.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 2013.3——2014.3历史记录片创作中影像档案资料应用问题研究 第一完成人(已结项) 2 .上海师范大学社科项目 2014.3——2014.12历史纪录片创作中的影像档案资料选择标准与应用策略研究 第一完成人(已结项) 3.上海师范大学社科项目 2011.10——2012.10 “红歌”中的美学意蕴研究 第一完成人(已结项) 近年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 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度校级主干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已结项) |
 |
涂晓,女, 1971.1出生于上海,现任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理论教师,副教授,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广电艺术专业研究生同等学力,上海师范大学音乐教育文学士,2013.1---2014.1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系访问学者,曾被评为上海师范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十佳,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研究领域为戏剧影视理论研究,研究专长为影视音乐文化及艺术教育。 专著:《影视艺术新概论》、《影视鉴赏》、《影视概论》,其中《影视鉴赏》已再版 参编的著作:《艺术教育---通向人生美好彼岸的一座桥梁》 参编辞书:《小学教师知识词典》 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两次获得全国论文比赛一等奖,一次上海市三等奖。 主要论文有:《浅析全球化语境中的印度影片对中国电影保持民族性的借鉴》、《聆听<喜马拉雅王子>的音效,感悟藏族的神秘文化》、《探究儒家思想在华语电影音乐中彰显的叙事特色》、《试论国产青春类题材电视剧中不可忽略的互动因素》、《谈蓝调音乐在<蓝莓之夜>中的魅力显现》、《从<2046>看王家卫作品的视听写意倾向》、《感悟肖邦乐曲中rebato----畅想影视文化的创新力》、《跨国影视表演启动银幕异域文化想象---电影<功夫梦>之符号表征》等。 近年来作为第一项目负责人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2010年《儒家思想在华语电影音乐中的叙事特色》获批校级文科项目。 2010年影视艺术概论课程获批市教委重点课程,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2011年暑假作为上师大优秀青年教师赴澳大利亚参加双语短期教学培训。 2013.1-2014.1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系访问学者 (市教委高校骨干教师国外访学项目)。 2015年获批市教委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 科研之余,能结合当代中外影视发展的新趋势,潜心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积极拓展教学思路,不断加强专业联动,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搭建各种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已取得了较好的反馈和效果。如在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系访学期间,给电影系研究生和其他专业的本科生授课及讲座,深受师生的好评。同时还积极参与国际纪录片工作坊合作项目,辅导多名中外学生以国际化视角,完善项目并参与各类大学生影像大赛,尤其在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活动中均取得良好成绩。截至目前已成功推荐多名学生去海外留学深造。除了教学科研工作外,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热心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的相关活动,曾策划电影节首映会主创人员观众见面会和大学生短片节等相关活动。 |
|
王翔宇,男,1975出生,副教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任,上海师范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 学术领域:影视传媒教育,创作,研究,主持部级科研项目:《影像产业化视野下的视频信息传达研究》; 市级精品课程:《影视编辑艺术》 教学成果奖: 《“版块制”教学组织模式的创新实验》、 《廖世承教师教育思想的音像化表达》、 《运动思维的教育方法研究》; 主编《信息动画的艺术与传播》 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创作影视戏剧类作品多部 |
|
王砾玉,女,1972.3出生于上海,音乐学舞蹈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副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形体舞蹈教师,表演系副主任,上海舞蹈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大学生歌舞6部作品赴法国参加中法文化交流演出;出演肢体剧《祥林嫂》扮演祥林嫂一角出访美国加州大学进行交流。多次担任校外各类舞蹈比赛评委,也曾编创多部少儿歌舞获市级奖项。编著《形体基本功教程》、《歌舞教学参考》,在核心期刊发表《 歌舞的审美复合效应及其教育意义》、《新视野下话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改革初探》、《在借鉴中融合》等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在借鉴中融合》、《浅谈舞蹈教学的引导方法》、《歌舞先行》等论文获国家、市级奖项。在校期间曾开设《普拉提技术在形体教学中的运用》、《舞蹈戏剧化研究》、《代表性舞蹈训练中人物形象的体现》教学研究工作坊,长期致力于表演专业形体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
 |
应国虎,男,1958年生,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视觉艺术与视觉文化理论、电视影像创作与研究等。承担科研项目五项,包括教委项目和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主编了《影视照明》和《摄像声音照明技术》等教材。 |
 |
林国淑,女,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影视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长三角高校影视戏剧学会理事;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理事;上师大女教授女干部学会理事。2010.8-2012.2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教学课程是微视频创作、纪录片创作、影视美学等。参与、导演电视剧、电影作品7部;指导学生微电影作品多部获各级奖励。在《当代电影》《电影文学》《电影新作》《上海师大学报》《人大复印资料· 影视卷》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纪录片《这么近 那么远》获得“首届中国长三角国际微电影大赛”三等奖;纪录片《这么远 那么近》获得“第11届“科讯杯”国际影像作品大赛”华东区一等奖, 并入围第九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短片大赛。 |
|
赵贵胜 性别:男 学历:博士研究生 学位:博士 专业特长:动画(游戏)、影视、数字媒体艺术 代表作品:《望夫石》《侗族大歌》《平遥》《蔬菜小精灵》 荣誉: 1.第四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优秀指导教师、优秀论文奖(2015.1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庆祝建国60周年青年原创动漫作品大赛”动画类优秀创意奖;担任编剧、导演(2009.11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3.中国经典文化创意系列“撰水浒”动漫设计大赛铜奖;担任编剧、导演(2009.11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动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4.第五届杭州国际动漫节“美猴奖”动画短片提名奖,担任编剧、导演(2009.03 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国际动漫节执行委员会) 5.ACM SIGGRAPH中国区入选,洛杉矶展映作品 (2008.07 SIGGRAPH北京分会、ACM SIGGRAPH) 6.中国经典文化创意系列“演绎三国”动漫设计大赛铜奖,造型设计(2008.01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动画艺术专业委员会) 7.贾樟柯青年导演训练营入选青年导演(2007.06西河星汇影业、汾阳市政府) 8.“爱国者杯”首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作品大赛校园动漫二等奖;担任编剧、导演 (2006.12国家文物局) 9.“2006届世界华裔青少年华文卡通原创大赛”动画短片优秀作品奖;担任编剧、导演 (2006.09 华文教育卡通工程办公室) 10.首届“中国学院奖”动画片最佳美术设计奖;担任编剧、导演(2005.11中国动画学会等) 11.入选2006法国Corbeil–Essonnes漫画节(编剧、主笔) |
|
王宇,1979年10月,女,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特约研究员,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在读,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主持艺术方向文学硕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上海市礼仪协会理事,世博会城市志愿者培训师,纪念抗战70周年阅兵式志愿者培训师。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戏剧戏曲学,新闻与传播学。 开设课程:先后在同济大学影视艺术学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开设《口才言语组织与演播空间处理》、《文体播音》、《艺术语言表达》、《台词》、《主持创作(访谈)》、《主持创作(综艺)》《形象与礼仪》等课程。 参与编撰教材:《播音主持语言表达艺术》、《主持人语言实训教程》 发表论文: 《事事处处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新闻记者》(CSSCI)(第一作者)。2016年4月; 《对三所高校新闻学院新闻理论课程的考察与思考》,《新闻爱好者》,2016年4月; 《学科交融· 体系构建· 师资调整——对香港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观察》,《新闻爱好者》,2016年2月; 《微传播-—当代媒体的新集群》发表于《新闻爱好者》(第一作者),2015年1月 《时尚传播与艺术传播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2013)》(论文集),2014年11月 《艺术传播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2014)》2015年12月《新媒体时代的“微”时尚传播》,《现代传播》(CSSCI),2014年8月; 《时尚传播与微电影》,《当代传播》(CSSCI),2014年7月;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对话的流动空间与叙事方式》发表于《现代传播》(CSSCI), 2013年7月 《论表演与主持元素的社会化运用》发表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增刊),2012; 《电视主持人肢体语言的叙事功能与意义空间》,《江西社会科学》(CSSCI)2011年11月; 《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体态语传播》发表于《新闻传播》,2008; 《对“地球村”文化传播的思考》发表于《新闻传播》,2007; 《试论节目主持人“说”的沟通感》发表于《新闻传播》,2005; 主持或参与项目: 2016年2月29日立项,上海市委宣传部委托项目:“新时期邹碧华典型宣传样本模式及启示” 项目组成员; 2015年12月25日立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演化规律及应对策略研究” 子课题“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的应对策略及效能评价”项目组成员; 2014年9月17日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別委托项目:“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研究” 子课题“近十年中国大陆新闻院校新闻理论若干代表性体系的比较”负责人; 2011-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表演实践课》项目组成员。 2008-2010年度,上海师范大学文科科研项目基金项目《电视节目主持人结合语言信息的肢体语言表达方法》负责人 2007-2009年度,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从口头语言与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中有机运用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沟通》负责人。 获奖: 上海师范大学精彩课堂优秀奖。 论文《试论如何运用表演与主持的基本元素训练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塑造能力》获得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社会活动:在省市级朗诵、演讲、辩论及主持人大赛担任评委数十场,开设商务、公务、服务礼仪、演讲与辩论、解说与表达、语音发声、语言沟通与肢体语言等社会讲座逾百场。 代表作品:《势不可挡周杰伦群星演唱会》策划人、投资人,搜狐网门户剧《钱多多嫁人记》策划人,旅游节目《环球美少女》艺术指导,优酷网微剧《爱的M型转弯》制作人,长期参与影视实践活动,为各类型企业制作微视频数十部,向知名文化企业提供业界咨询报告。 |
|
陈双寅,副教授,男,1974年出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获硕士学位。现任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实验室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代理专业负责人。 研究领域: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影视特效”、“英特网络与移动互联传播”。 代表论文: 《也谈CG特效技术对电影制作的影响》《当代电影》1002-4646(CSSCI) 《以史为鉴 重铸辉煌——也谈上海美术(动画)电影再次腾飞之路》《当代电影》1002-4646(CSSCI)2012-10 《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中国电影业未来发展之路》《当代电影》1002-4646(CSSCI)2010-10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李安电影的内涵》《电影新作》1005-6777(北大核心)2013-7 《浅析常见3D立体影视技术的类型差异》《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N31-1416/C |
|
许迪声 浙江钱塘人士,七载京城中国传媒大学,漫漫求学路,文学硕士。 副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微电影创作委员会理事 研究方向:影视导演艺术 影视编剧 主干课程:影视导演艺术、视听语言、媒体节目策划等。 发表《个人与集体:中国当代都市电影创作元素分析》、《大城小爱――中国都市爱情电影中的城市构型研究》等十余篇论文于《当代电影》、《现代传播》等CSSCI中文核心期刊。 纪录片作品《火焰中的歌者》、《伴随世博的日子》、《留学生》等先后于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科教频道及北京卫视播出,担任总撰稿及导演。 另有包括《我的青春高八度》(浙江卫视电视剧)、《无名之役》(院线电影)等在内的电视剧、电影、微电影编剧作品先后面世。 担任“最美中国”微电影大赛训练营导师、教育部文明风采微电影大赛评委、苏州电视台微电影大赛评委、上海东方网微电影大赛评委等。 |
|
解建峰,女,1975年生,电影学博士,副教授。教授课程:《影视写作》、《电影批评》、《优秀影视作品分析》、《影视编剧》。发表《试论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意识形态表达的转变》、《白话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电影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研究专长:电影叙事理论、影视作品分析。 |
|
周胜南,女,1981年出生。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获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历。 研究领域:戏剧影视理论研究、人类表演学研究。 2010年3月,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东亚文学系 访问学者; 2012年3月—2013年3月,美国华盛顿大学 戏剧系&东亚系 访问学者; 第十届上海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世界人类表演学学会成员。 代表论文: 《超越之美:试论宫崎骏电影<起风了>的美学风格》,《当代电影》杂志,2015年5月; 《当代上海评弹书场里的社会表演》,《戏剧文学》杂志,2013年8月; 《从乌托邦到猪笼城寨——近期中国电影文化解读》,《电影文学》杂志,2014年2月; 《从模仿到重述——浅议教育戏剧视野下的课本剧创作》,《艺术教育》,2013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