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上午,对话与争鸣:主流电影与意识形态批评学术论坛——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主流电影的意识形态研究”专题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召开,与会专家就主流电影的意识形态问题,从科幻电影、都市电影、喜剧电影等多个角度展开深入交流。此次论坛由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主办,由《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电影新作》提供学术支持,由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龚艳主持。
影视传媒学院院长孙宝国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先后对论坛进行致辞。林在勇指出“中国主流电影的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意义,应该尽快发现和梳理意识形态方面的艺术创作规律。并向黄昌勇在致辞中提及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在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方面的渊源,表明中国电影市场化的管理探索应该走在艺术领域的前列,并祝愿本次论坛能够取得良好成果。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解建峰作为项目负责人介绍了项目研究情况,提出自身对所处时代境遇的反思以及对于意识形态的思考。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教授厉震林则指出中国主流电影的意识形态研究要去污名化,意识形态的传播要有效、高效。同样提及了微短剧对电影节奏及意识形态的冲击。
随后,与会者们围绕各自的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上海师范大学龚艳教授的发言题名为《从家国到宇宙:2000年以来的中国科幻电影中的想象力消费与人类关怀》,梳理了中国科幻电影在各时期的发展、政策,以及与爱情、喜剧、机甲等因素的类型叠加,指出科幻电影应该具有中国特色,与他者进行平等交流。
上海师范大学解建峰副教授的发言题名为《新世纪以来都市电影的后情感叙事》,指出都市电影到新都市电影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传统的断裂,对城市景观的展示趋于同质化,对城市中的人物缺乏真实生活空间的表现,同样缺失对生活的现实书写和深入思考,呈现出一种“后情感叙事”。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林进桃副教授发言题名为《消费视阈下中国喜剧电影的叙事策略及其文化导向》,梳理了国产喜剧电影的叙事特征、生成机制及、文化生态及审美困境,从有喜无剧,有喜无理,有喜无思三个方面阐述了国产喜剧电影存在的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张隽隽副研究员发言题名为《现实性与类型化——张力、协调与中国电影的可行路径》,指出了目前现实题材影片口碑和票房间存在的内部矛盾,分别从现实性体现、类型化逻辑、现实性和类型化融合的可能性三个方面对问题做出探讨。
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卫军的发言题名为《新时期以来中国主流电影意识形态的嬗变》,指出电影乃至整个人文学科都面临着丧失自身学术文化主体性的问题,需要从自身民族文化的品性和境界中开发出克服西方意识形态的思想资源。
随后,同济大学文学院王鸿生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齐青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副编审陈吉、《电影新作》执行主编董牧孜相继针对之前的发言做出了点评。从项目的呈现形式、主流意识形态的界定、电影产业当下发展等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追问与建议。
最终,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曲春景教授对论坛进行总结发言,指出在针对电影中意识形态的传播提出不同策略的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既要面对当下电影的创作实际,也要注重到民族文化中的融合性,就相关议题达成共识。
本次论坛在与会的专家、学者、老师们、同学们经久的掌声中顺利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