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喜报 影传学院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两项

时间:2023-10-20浏览:129设置


近期,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审议通过,拟表彰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4人、学术新锐奖14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50项、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432项。

影传学院喜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优秀成果两项张隽副教授的成果《从外来杂耍到本土影业:中国电影发生史研究(1897-192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8月版)荣获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赵宜副教授的成果《交互崇拜: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技术神话与未来景观》(《文艺研究》,2021年第1期,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荣获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张隽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副研究员,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访问学者(2014-15),主要研究方向为早期中国电影史、电影文化。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7)、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届(论文类)“学会奖”二等奖(2017)等奖励。

张隽副研究员专著《从外来杂耍到本土影业:中国电影发生史研究(1897-1921)》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本书在尽力挖掘中国电影的全部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进入18971921年期间的历史现场,从本土观众的视觉经验、政治诉求、文化认同出发,探寻电影作为多元文化交融和汇聚的节点,如何在都市生活的循环与变迁中被挪用和误读,逐渐从一种外来的新奇娱乐成为观看者共享的公共领域;本土影人又如何进行创造性的表实践,让中国电影从结构和功能方面获得命名。概言之,华洋杂陈的半殖民都市以混杂的空间、多元的媒介和无名的大众,为电影提供了全新的时空语境。在此,作为外来杂耍的电影消除了异质性特征,与本土的社会期待、政治需求结合起来,获得民族身份和产业地位。

赵宜,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主持、结项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多项研究;在《文艺研究》等CSSCI来源学术刊物及《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四十余篇,《文汇报》文艺评论专栏作者。曾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四届“学会奖”学术论文一等奖奖项。

2017年入选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上海师范大学第九届“优秀青年学术骨干”。目前担任的学术职务: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评论专委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术联盟(文科)理事上海“十四五”规划影视领域专家成员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重点文艺创作评审专家上海市委宣传部电影处评审专家、上海市广播影视管理局评审专家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理论、影视文化研究。
赵宜副教授发表的论文《交互崇拜: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技术神话与未来景观》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影视艺术的媒介融合、技术迭代与产业未来研究”(批准号:19BC031)阶段性成果。 近十余年为了回应数字文化对传统电影工业形成的冲击好莱坞逐步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起以内容交互为叙事特征的跨媒介IP开发产业范式。今天,"电影宇宙成为全球文化工业竞相模仿的对象,VR技术被引入电影的制作阶段主流商业电影在银幕上实现了沉浸式的审美体验好莱坞维系了其引领未来的技术神话与产业景观。但若以交互性所蕴含的媒介进化需求为线索重新检视过去十余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商业电影便能够发现不论在叙事效果还是组织模式上好莱坞都倾向于延宕新技术对电影工业的影响藏匿新媒介带来的视觉文化的全新可能并将之表达为对沉浸体验的消费需求。这尤其体现在电影工业对VR电影实践和高帧率电影实验的保守态度上。好莱坞的生产景观也因此是面向往昔而绝非未来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