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我院举办《“华莱坞电影”的理论旅行--本土学术概念国际传播的知识社会学考察》线上学术讲座

时间:2022-11-24浏览:10设置


20221122日晚19点,我院举办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系列讲座第二十二讲活动。讲座特邀浙江工业大学朝晖特聘“运河青年学者”袁靖华教授为广大师生进行《“华莱坞电影”的理论旅行--本土学术概念国际传播的知识社会学考察》的学术探讨。讲座由龚艳教授主持,众多师生线上共同参与。

主讲人袁靖华教授同时也是浙江工业大学未来媒体研究院执行院长,人文学教授,全国首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领军人才,兼任国际华莱坞学会副会长。

讲座伊始,袁教授以七八十年代中国电影常年处于矮化状态,备受西方理论话语主导霸权式输入为切入点,探讨“华莱坞电影”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在讲述过程中袁教授巧妙地将“华莱坞电影”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比喻成“旅行”,同时提出“华莱坞”电影理论为什么能实现反向的“理论旅行”等问题给同学们思考。

为了深入探究其中的学术,袁教授通过回答“华莱坞电影”如何形成本土知识生产主体性的学术话语,如何实现知识生产的国际传播,如何适应环境压力成长这三个问题来帮助同学们理解。

袁教授从七八十年代电影前辈的探索开始谈起,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华莱坞电影”是本土化原创的一种概念,是对于八十年代“寻根浪潮”中的伪寻根的有力回击,里面蕴含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虽然从表层上来看是在探讨“华莱坞电影”理论,但更深层次其实是对国际传播、国际话语权的思考。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亮,中国电影业也自2010年来迅速发展,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中国电影逐渐无法脱离世界来单独探讨。由此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体系,在电影领域中争夺话语权变得尤为重要。“华莱坞”电影理论不断壮大完善,被多国学者引用研究,从亚洲东部的中国出发,扩散到欧洲、大洋洲、北美洲、非洲等等。

同时袁教授指出华莱坞电影理论有力回应了离散群体文化身份归属的焦虑。影像是具有将全球离散华人电影生产基于中华文化主体性凝聚起来,获得多元文化适应力与生命力的能力的。李安导演的三部曲就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

讲座最后,袁教授概括了华莱坞电影理论的起点发展、现在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走向,并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华莱坞实践创作的困惑等问题,让同学们对于华莱坞更加完整的认识。(撰稿:王雯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