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纽约电影学院的日子 ——201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刘存洋

时间:2013-11-06浏览:554设置


 

北京时间201399,洛杉矶时间98,我降落在美国加州洛杉矶机场。

带着几乎跟我一样重的行李,还有心中的期待来到了美国。

学校安排的司机师傅帮我们送到住处。

到了之后,才知道,我们租的公寓是一间空房子。

连一张椅子都没有。

我们就把带来的床单和被子铺在地上,睡了一晚。

第二天,Franky帮我们找来了一个中国小伙伴,开车带我们去买家具。

因为要买的东西很多,就选择了送货上门服务。

并且预约好了送货日期。

但是送货当天我们在家等了整整一天却没等到,于是就去宜家询问情况。

工作人员说我们那天没在家,而且司机打电话没打通。

但是我们那天整整一天都没有接到过电话。

要是再次预约送货的话还要再付一次送货费。

于是我们几个就走上了维权的道路。

又去了一次宜家。

这次找来了值班经理,后来经理跟我们说,是因为送货的司机对地形不熟悉,迷路了,所以没送到,我们会再为你们安排一次送货的。

鉴于经理的态度良好,还是比较愉快的答应了。

截止家具送到的当天,已经睡了4天地板了。

美国的生活开始的并不算很顺利,磕磕绊绊,也算是互相搀扶着走过来了。

在学校注册日期之前,安顿好了大部分事情,开通水电煤气,还有网络和电话。

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还要买很多东西。因为要开始在美国过日子了。

生活中其实充满了鸡毛蒜皮。

屋里的地面除了厨房和卫生间之外都是地毯。打扫卫生应该算是家务里面最繁重的工作。

学习上来说,学校安排的课程十分紧凑。让人透不过气。

虽然出国之前心理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到了美国之后,才知道有些事情并不一样。

学习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每天上课时间平均不少于8小时。每周末还要外出拍摄。

从开学到现在为止,只休息过2天。

班级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

文化差异是存在的。

虽然大家都说英语,但是沟通还是有障碍。

因为每个人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相对来说,所有老外当中,还是美国人比较好沟通。

从一个母语授课的环境换到一个英语授课的环境里,说实话真的很不适应。

开始的前一周觉得上课很吃力。

一周过后开始觉得轻松很多了。

最开始的时候,很多的非母语专业词汇砸进我的耳朵真是应接不暇。

十分紧凑的课程安排把每天都塞的满满当当。让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思念家乡。

放学回家之后什么都不想做。

随便找点什么吃的填填肚子就睡觉了。

每天上学跟打仗没有多大区别。

但是收获很多。

尤其是在拍摄过程中,要跟不同的人合作。要用不同的方法跟不同的人沟通,来达到目的。

学会使用各种设备。

最原始的电影是胶片拍摄的,所以,一开始我们就从16毫米的胶片摄影机开始学起。

听到相机里面机械轮转动的声音,会觉得回到了从前。复古。安静而美好。

因为学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这些电影菜鸟可以进去环球影城里面搭建的街景里面实习拍摄。

终于进到了梦工厂里面。很兴奋。

学了电影之后,才知道,造梦的人都很不简单。

一组好看的镜头画面背后是很多很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完成的。

布置灯光,选择拍摄机位,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需要很多个工种和谐配合齐心协力。团队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大家都向共同目标努力,就会有很好的成果。

这时候就会觉得沟通是没障碍的。

最大的挑战就是合理安排时间。

管理自己是一门没那么简单的课程,我个人认为觉得需要用毕生来学习。

把时间合理利用起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每天放学之后都会一个头两个大。

要做好老师完成的作业,还要管理家务。恨不得把一个人分成八个人用。

外国的生活习惯跟中国很不一样。

这的人都有自己热爱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强烈的个性。

从大家拍出来的作品就能看出来。

这些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很振奋眼球。

因为之前学习的是播音主持,所以一直对电影剪辑没概念。

当第一次自己剪辑出自己的作品时真的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梦想是需要用双手一点一点去实现的。

过程虽然痛苦而艰辛,但是却充满了希望。

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返回原图
/